【教研室简介】
厦门大学大数据课程虚拟教研室是于2023年7月由厦门大学教务处批准设立的校级虚拟教研室,旨在携手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学工作者共同推进大数据教学事业的发展。该教研室依托厦门大学强大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通过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大数据课程。教研室成员由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具有大数据教学背景的优秀教师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大数据技术功底。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成员们共同探讨大数据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教研室特色在于其创新性和实践性。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还采用项目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研室与业界保持紧密合作,及时引入最新的大数据技术和应用案例,使课程内容保持时效性和前瞻性。加入厦门大学大数据课程虚拟教研室,教师将有机会参与大数据课程建设交流研讨,并获得丰富的大数据课程配套资源,助力大数据教学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加入方法】
虚拟教研室诚邀国内高校大数据教师加盟,有意向者,请下载申请表格后填写并盖章,扫描成PDF文件,发送给夏小云老师(邮箱是xiaoyunxia@xmu.edu.cn,手机和微信是18695661071)。
【基本情况】
负责人: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林子雨 博士/副教授
联系人:厦门大学数据库实验室 夏小云 老师 手机和微信:18695661071
类型:课程教学类、全国性
人数:104人
成员构成情况:成员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包括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兰州交通大学等,其中2所中西部高校
建设的大数据课程:大数据导论、大数据通识导论、数据采集与预处理、Spark编程基础、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Flink编程基础、数据库系统原理
【工作内容】
厦门大学大数据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计与开发:教研室将根据大数据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邀请成员共同参与大数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为全国范围内的大数据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2)教学资源整合:为了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教研室将整合教研室成员单位优秀的大数据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在线课程、教学视频、案例分析、实践项目等。
(3)在线教学支持:教研室将共同聚力提供在线教学支持。同时,还会定期组织在线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探讨研究方向和目标。
(4)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研室将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的探讨和实践等。
(5)教师培训与交流: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研室将组织定期的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将涵盖大数据领域的最新发展、教学方法和技巧等内容,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6)与其他虚拟教研室的合作与交流:为了促进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教研室将积极与其他高校的大数据课程虚拟教研室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同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分享教学和研究成果,提升整个虚拟教研室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7)技术平台维护与升级:为了确保在线教学的稳定性和教学质量,教研室将负责课程平台的维护和升级工作。
(8)成果展示和宣传:虚拟教研室将会协助有成果的老师,开展成果展示与宣传。
【教研室成员】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单位 |
1 |
林子雨 |
男 |
厦门大学 |
2 |
廖明宏 |
男 |
厦门大学 |
3 |
夏小云 |
女 |
厦门大学 |
4 |
谢怡 |
女 |
厦门大学 |
5 |
张东站 |
男 |
厦门大学 |
6 |
王宏志 |
男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7 |
张祖平 |
男 |
中南大学 |
8 |
王伟 |
男 |
华东师范大学 |
9 |
张天成 |
男 |
东北大学 |
10 |
胡浩基 |
男 |
浙江大学 |
11 |
聂炎明 |
男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12 |
陈华 |
男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13 |
黎扬 |
男 |
兰州交通大学 |
14 |
尹兰兰 |
女 |
河池学院 |
15 |
林徐 |
男 |
安徽三联学院 |
16 |
谌婧娇 |
女 |
安徽三联学院 |
17 |
裴培 |
女 |
安徽三联学院 |
18 |
何姗姗 |
女 |
安徽三联学院 |
19 |
李歆 |
女 |
湖北科技学院 |
20 |
匡芳君 |
女 |
温州商学院 |
21 |
王 军 |
男 |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 |
22 |
周华涛 |
男 |
武昌工学院 |
23 |
郭欣 |
女 |
上海杉达学院 |
24 |
张明慧 |
女 |
上海杉达学院 |
25 |
孙璇 |
女 |
上海杉达学院 |
26 |
刘超超 |
男 |
成都文理学院 |
27 |
陈育栎 |
女 |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
28 |
孙锋 |
男 |
闽江学院 |
29 |
秦晓慧 |
女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30 |
王学光 |
男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31 |
温秀梅 |
女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32 |
张平 |
男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
33 |
单显明 |
男 |
沈阳城市学院 |
34 |
陈天伟 |
男 |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
35 |
罗金炎 |
男 |
闽江学院 |
36 |
李环 |
女 |
邢台技师学院 |
37 |
李杰 |
男 |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
38 |
张光妲 |
女 |
齐齐哈尔大学 |
39 |
阎继宁 |
男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40 |
李敬辉 |
男 |
天津仁爱学院 |
41 |
庄波 |
男 |
山东航空学院 |
42 |
刘君玲 |
女 |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43 |
王朝云 |
女 |
河南工学院 |
44 |
陈华 |
男 |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
45 |
彭玉旭 |
男 |
长沙理工大学 |
46 |
刘迪 |
女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47 |
呼陟宇 |
男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48 | 林英豪 | 女 | 河南大学 |
49 | 叶加青 | 男 | 淮南联合大学 |
50 | 李宁 | 男 | 宝鸡文理学院 |
51 | 刘婷婷 | 女 | 辽宁大学 |
52 | 杨宏鑫 | 男 | 辽宁大学 |
53 | 李冬 | 男 | 辽宁大学 |
54 | 林琛 | 女 | 厦门大学 |
55 | 李薪蕾 | 男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
56 | 牛云红 | 女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
57 | 赵小明 | 男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
58 | 唐燕 | 女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59 | 文运 | 男 | 成都文理学院 |
60 | 鞠铨 | 男 | 黑龙江财经学院 |
61 | 李春红 | 女 | 黑龙江财经学院 |
62 | 李玲玉 | 女 | 黑龙江财经学院 |
63 | 洪玉娟 | 女 | 黑龙江财经学院 |
64 | 李宛宣 | 女 | 黑龙江财经学院 |
65 | 于丹 | 女 | 黑龙江财经学院 |
66 | 许左言 | 女 | 黑龙江财经学院 |
67 | 王悦 | 女 | 黑龙江财经学院 |
68 | 丁蕾 | 女 | 黑龙江财经学院 |
69 | 张晓凤 | 女 | 黑龙江财经学院 |
70 | 匡凤飞 | 男 | 闽南科技学院 |
71 | 苏群 | 男 | 厦门理工学院 |
72 | 谢智颖 | 男 | 厦门理工学院 |
73 | 杨嫘 | 女 | 桂林学院 |
74 | 邱勋拥 | 男 |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
75 | 杨利 | 男 | 唐山学院 |
76 | 冯伟 | 男 | 唐山学院 |
77 | 李朝胜 | 男 | 贵州理工学院 |
78 | 赵杰 | 男 | 成都文理学院 |
79 | 曲桢 | 男 | 西安理工大学 |
80 | 肖泽青 | 男 | 长沙师范学院 |
81 | 杨单 | 男 | 中南民族大学 |
82 | 房晓南 | 男 | 山东管理学院 |
83 | 张辉 | 男 | 贵州财经大学 |
84 | 周溢辉 | 女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85 | 刘琦 | 男 | 西安培华学院 |
86 | 贺树猛 | 男 |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
87 | 孙亚非 | 女 |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
88 | 杨灵芝 | 女 |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
89 | 王钰 | 女 |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
90 | 杨玉霞 | 女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91 | 梅宇 | 男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92 | 田俐 | 女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93 | 曹顺娟 | 女 | 浙江农林大学 |
94 | 余君 | 女 | 浙江农林大学 |
95 | 邵芬红 | 女 | 燕京理工学院 |
96 | 姜合 | 男 | 燕京理工学院 |
97 | 邵兰洁 | 女 | 燕京理工学院 |
98 | 王亚楠 | 女 | 燕京理工学院 |
99 | 赵建永 | 男 | 燕京理工学院 |
100 | 周雪 | 女 | 燕京理工学院 |
101 | 姚丽莎 | 女 | 安徽新华学院 |
102 | 范旭辉 | 男 | 滁州学院 |
103 | 孙光灵 | 男 | 安徽建筑大学 |
104 | 邢照野 | 男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教研室活动】
(1)2024年3月30日(周六)上午9点到11点30分,厦门大学大数据课程虚拟教研室第一次全体会议顺利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43位大数据一线教师和专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阅读新闻)
(2)2024年4月18日,成都文理学院举办了“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研讨会由成都文理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主办,厦门大学大数据课程虚拟教研室协办(阅读新闻)。
(3)2024年5月26日,厦门大学大数据课程虚拟教研室第2次工作会议,在厦门大学海韵园行政楼B313会议室圆满举办。来自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的25位教师和人民邮电出版社的3位老师参加了会议(阅读新闻)。
(4)2024年9月1日(周日)晚上7点到9点30分,厦门大学大数据课程虚拟教研室第3次会议暨开学第一课顺利举办,3000余人在线收看了直播。会议由厦门大学数据库实验室夏小云老师担任主持人,虚拟教研室主任林子雨副教授、河池学院尹兰兰老师、武昌工学院的周华涛副教授做了专题报告(查看新闻报道)。
(5)2024年10月19日,高等院校数字经济专业建设研讨会暨《数据治理概论》新书发布会通过在线直播方式顺利举办,会议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主办,厦门大学大数据课程虚拟教研室协办。会上,林子雨老师做了题为《高校数据治理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探讨》的主题报告,夏小云老师作为《数据治理概论》作者代表为大会致辞。(查看新闻报道)
(6)2024年10月28日上午,厦门大学大数据课程虚拟教研室第4次会议在合肥举办。会上,林子雨老师做了题为《厦门大学大数据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经验分享》的报告,夏小云老师做了题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路径探讨》的报告,林徐老师做了题为《应用本科大数据专业建设》的报告。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老师针对大数据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与交流。(查看新闻报道)
【所依托的实体教研室】
厦门大学大数据课程虚拟教研室以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大数据课程教研室为依托。大数据课程教研室建设于2013年5月,有固定人员8人,林子雨老师是教研室负责人,同时也是国内高校知名大数据教师。教研室自成立以来,在大数据教学领域,辛勤耕耘,开拓创新,成为高校大数据教学方式方法的积极探索者和有力贡献者,在国内高校大数据教学领域形成重要影响。教研室在积极践行O2O大数据教学理念的同时,也提出了“以平台化思维打造全国高校大数据课程公共服务体系”的全新服务理念,成为推进国内高校大数据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教研室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运行和管理制度,内部分工明确,建设成效显著。编著出版了12本大数据系列教材,被国内500多所高校采用。累计举办22期大数据师资培训班,为全国500多所高校培养700余名大数据师资。在厦门大学累计举办6届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学研讨会,累计有2000余位教师来到厦门大学参会。组织举办了12期大数据一线教师座谈会,累计有500余位大数据教师来到厦门大学参加座谈会。累计举办100余期大数据百家讲坛在线讲座,累计有3万余位教师在线收听讲座。建设了“大数据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免费在线网站),为全国高校提供大数据教学资源一站式服务,累计访问量超过2500万次。
【已有教改成果及推广情况】
(1)在成果立项方面,大数据教学探索获批省级和国家级教改课题
获批2016年福建省教改课题、1项2016年教育部产学协作育人项目和2018年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改课题,并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在中文核心期刊《大数据》上发表1篇教改论文。教学成果获得“2022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在课程推广方面,大数据精品MOOC课程惠及全国高校
建设了9门大数据MOOC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教育部指定的国家精品课程平台之一)、网易云课堂、学习强国等平台上线,累计学习人数超过70万。其中,《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获批“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和“2021年福建省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Spark编程基础》获批“2020年福建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和“2021年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大数据导论(通识课版)》获批“2023年福建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MOOC课程学习人数超过20万,在教育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的大数据类课程中排名第一,在以厦门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的所有课程中排名第一,并入选“教育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典型案例”。
(3)在课程资源服务方面,大数据系列教材与配套资源助力国内高校顺利开设课程
13本大数据系列教材被超过500所国内高校采用,每年销量超过20万册。大数据课程资源服务网站访问量超过2500万。
【所在单位支持措施】
厦门大学教务处累计为教研室拨款65万元,其中,30万元用于教育部新工科项目的配套支持,35万元用于支持教研室开发了MOOC课程《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导论》《Spark编程基础》等,并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厦门大学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为教研室拨款10万元,支持教研室建设大数据通识课程。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拨款10万元,支持教研室开发了MOOC课程《大数据导论(通识课版)》。
【建设可行性】
(1)教研室已经在国内高校形成重要影响,在全国高校具有较强的号召力。经过10年的建设与发展,教研室在大数据教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国内高校形成了重要影响力,因此,可以有效组织其他高校老师积极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
(2)12本大数据系列教材已经被国内500多所高校采用,课程资源具备了大规模推广的基础。虚拟教研室的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普及到全国500所以上高校,助力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学水平提升。
(3)教研室具有丰富的活动组织经验,可以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实施。从2006年开始,教研室就在厦门大学组织全国高校大数据师资培训,截止到目前,已经累计举办22期培训班,为500多所高校培养了700余位大数据师资。在厦门大学累计发起举办6届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学研讨会,累计有2000余位教师来到厦门大学参会。组织举办了共100余期大数据百家讲坛(在线讲座),累计3万余位教师收看直播。
(4)大数据课程公共服务平台网站,可以使得虚拟教研室的教学资源快速惠及全国高校。教研室建设的大数据课程公共服务平台网站,免费为全国高校提供大数据教学资源一站式服务(包括教学大纲、讲义PPT、实验指南、授课视频、习题、案例、技术资料等),每年访问量超过400万次,累计访问量超过2500万次,成为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学知名品牌。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以借助于该平台,快速传播到全国高校。
【建设特色】
(1)围绕8门大数据课程开展协同建设,形成“集群”效应。围绕8门大数据课程(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导论、大数据通识导论、数据采集与预处理、Spark编程基础、Flink编程基础),构建大数据课程“集群”,满足高校对大数据系列课程的建设需求。在学习规律方面,对大数据系列课程进行“进阶式”划分,分为通识、入门、进阶、实训等不同等级,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在授课模式方面,采用线下教学、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三种模式进行教学模式探索。
(2)建成全国高校最完备的、“立体交叉”的课程资源体系。紧紧围绕“进阶式、分类型”系列化课程,建设涵盖教材(13本自编教材)、MOOC(9门精品MOOC)、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免费)、实验云平台的“立体化”课程资源体系。创新构建知识点在不同资源之间的“映射网”,实现知识点的“互补、交叉、融合”,可有效弥补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中的“知识盲点”,有效解决学生学习难的问题。
(3)采用“九位一体”大数据师资培训新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持续提升。通过“九位一体”新模式(即体系化教材+师资培训+示范班级+实训样板工程+MOOC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线讲座+大数据教学研讨会+社交媒体交流),为全国高校大量培养一线大数据教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与持续提升,有效解决“老师教学难问题”。
【建设目标】
(1)构建“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教师教研新模式,形成大数据教师常态化、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难题。
(2)创新大数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适应大数据课程的“知识体系庞杂、知识迭代更新迅速”的特点。
(3)构建便捷获取、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满足新兴的大数据专业建设对大数据课程资源的迫切需求。
(4)组织开展常态化大数据师资培训,为全国高校培养优秀的大数据知识力量。
【建设内容】
(1)构建“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教师教研新模式
构建“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数据教师教研新模式。每年定期举办若干期教学研讨活动,提前确定研讨主题、目标、参与人员,会议过程全程记录,会议结束形成会议纪要。采用线下会议时,控制参会人数在30人以内,开展小范围充分研讨。采用线上形式时,可以扩大参会人员范围,向虚拟教研室以外教师开放,把虚拟教研室成员设置为会议嘉宾,拥有自由发言权,把非虚拟教研室成员设置为普通参会者,获得许可后可以发言。
(2)研究大数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方法
大数据知识体系庞杂,更新迭代迅速。需要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合高校教学的大数据知识体系和学习路线图,并面向信息学科的学习规律,建设涵盖通识、入门、高阶、实训的“进阶式”系列化课程,有效解决知识体系中不同内容层级之间的衔接问题。同时,面向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需要建设包括研究型和应用型在内的“分类型”系列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于不同类型课程的差异化需求。此外,大数据教学比较注重实验,而且实验环境的搭建比较复杂,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障碍,因此,需要探索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实验环境构建方法,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环境的基本需求。另外,大数据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经历企业实战环境的历练,因此,需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新模式。
(3)构建便捷获取、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大数据专业是近几年新兴的新工科专业,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教材紧缺的局面已经得到有效缓解,很多高校都已经顺利开设了相关的大数据专业课程。但是,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很多课程还缺少丰富的配套教学资源(比如案例库、实验手册、课程思政内容等),这给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需要通过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汇集全国高校优秀大数据一线教师,共同制作各门大数据课程的配套资源,并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以后,共享给全国高校。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团队协同作战”的优势,对各门课程的资源建设任务进行条块分割,不同老师“分包”建设一个子模块的内容,这样可以加快资源建设进度,提高教学资源质量。
(4)组织开展常态化大数据师资培训
通过“九位一体”新模式(即体系化教材+师资培训+示范班级+实训样板工程+MOOC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线讲座+大数据教学研讨会+社交媒体交流),为全国高校大量培养一线大数据教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与持续提升,有效解决“老师教学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