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下午讲座: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发展、构造、应用及研究方向

厦门大学南强学术讲座第506

 

讲座时间:2012年10月18日(周四)下午16:00

讲座地点:海韵教学楼304

讲座题目: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DEVELOPMENTS, CONSTRUCTIONS,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发展,构造,应用,及研究方向》

 

讲座摘要: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在可实现的迭代译码算法下能够取得靠近香农限的性能,该码迅速成为差错控制编码应用领域的主导码型。LDPC码是由加拉格尔在1963年首先提出,并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研究者们“再发现”。自从LDPC被“再发现”之后,大量关于LDPC码的研究课题陆续展开, 包括码字的设计,构造,结构分析,高效的编译码方案,性能分析,以及该码的一般化和应用。在这个研究领域已经有无数的学术论文被发表。另外,很多LDPC码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4G)标准码型, 这些码型即将出现在新一代数据存储产品中。在接下来的报告中,将重点介绍LDPC码的最新发展,构造,应用,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讲座人简介:林舒教授被公认为当今世界通信编码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之一,总共获得过由美国国家基金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及IBM公司等自助的43个研究项目。并且出版过多部差错编码领域的权威著作,其中最著名的为“Error Control Coding: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该书已被世界众多国家翻译各国语言并成为纠错编码领域的经典教材。林舒教授于1997年担任IEEE信息论协会的主席,也成为至今唯一一个担任过该职位的华裔美国人。林舒教授分别于1980及2000被选为IEEE Fellow 及Life Fellow.并于2000年获得IEEE 的第三个千年大奖 (the IEEE Third-Millennium Medal),在2007年,林舒教授获得了IEEE通信协会的莱斯论文奖(通信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奖项之一)。

 

欢迎广大师生莅临讲座!